半导体存储器之金融属性
发布日期:2023-03-10 15:50:32
来源
: 国际电子商情
作者
:唐伟(天涯书生)
浏览量
:694
唐伟(天涯书生)
国际电子商情
发布日期:2023-03-10 15:50:32
694
点击下方"国际电子商情"关注公众号半导体器件为什么会存在金融属性?尤其是半导体存储器的金融属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不断有买家买进,卖家卖出;有商家囤货炒货,有买家接盘接单;有人高峰巨额盈利,有人低谷关门大吉。对于2023年元旦期间撰写的《半导体存储器的价格形成机制》,我总觉得有问题没有说清。在上海,得益于一个偶然闲聊的瞬间,我听到何Sir的金融属性的观点。之后在黄浦江和徐家汇的漫步中,我也逐步理清了半导体存储器的金融属性。
依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价格的基础是价值,而价值是凝结在人类身上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的体现则取决于商品的可交换价值,也就是传统理论上的价格。商品的可交换属性,可流通属性和可变现属性则决定了商品的金融属性大小,也就是价值的可交换性大小范围决定了商品的金融价值大小。商业的本质是交换(Trade),交换的属性的大小范围决定了商业价值实现的快慢和大小,也就是实现利益的变现的可能性。金融属性的本质上是流通能力、交换能力和变现能力的大小。半导体器件为什么会存在金融属性?尤其是半导体存储器的金融属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不断有买家买进,卖家卖出;有商家囤货炒货,有买家接盘接单;有人高峰巨额盈利,有人低谷关门大吉。我分析有以下几个缘由:半导体存储器的下游流通性强大,半导体存储横跨了电气时代和数字时代,可以应用在大部分消费电子,大部分的企业ICT产品,电动汽车行业,工业和航空航天等大量领域。相对逻辑IC,半导体存储器是一个标准IC,通用性和流通性远远大于一般器件,因此存储芯片是半导体市场最大单一品类,长期占比1/4到1/3的半导体市场。流通决定着可变现,可变现可交换决定着金融属性大小。强大的操盘龙头——韩国三星电子。韩国三星是典型东亚财阀,其骨子里的垄断基因影响了其商业手段的独特性,就是通过强大的资金实力为后盾,通过技术垄断和低价竞争打垮竞争对手,构筑核心竞争优势,获取高额利润。2008到2012年,三星电子通过低价和逆势扩产,成功重创中国台湾和日本的DRAM和面板行业,让尔必达、奇梦达、力晶、茂德昙花一现;面板五虎最终剩下两家。而存储器价格波峰波谷除去需求缘由,而三星的操盘和策略成功的支撑了这个巨大的市场的“过山车”属性,高风险高回报让更多的上下游从业人员愿意参与其中,促进了市场的高速流通性,也就是金融属性。之所以HDD没有如此明显的金融属性,是因为希捷西数和东芝都无力全面控盘和半垄断,而且其企业文化和基因也未有如此的垄断基因。还有一个巨大的原因,就是中国厂商在半导体存储器市场中相对不具优势。商品的可变现的能力,除去商品应用的通用性,还有商品的稀缺性和供需关系。改革开放初期,电信业的程控交换机,中国各级电信部门“送特产”“走后门”抢着购买阿朗、爱立信和西门子的设备;而中国厂商崛起以后,市场垄断格局一旦被打破,程控交换机不具备类似的快速流通和盈利的能力,电信设备价格一路下行。同理可证,面板产业价格一路下滑,当下再也没有向上波动的支撑,因为LCD面板在中国厂商的冲击下,韩国三星无法垄断市场和全面控盘,产品的供需关系和稀缺性基本散失,三星于是退出低利润的LCD面板,继续巨额资金投入先进的OLED、FLASH、DRAM和先进制程的半导体代工领域,同时瞄准车规IC龙头NXP,继续通过技术垄断和资金壁垒获取高额利润。以此类推,如果大量的产能冲击存储市场,整个市场产能整体过剩,存储市场必然洗牌,存储产品也会失去炒作的利润和空间,逐渐失去金融属性,不过前提是中国企业得自主起来、赢得技术和市场。存储IC的价值链条很长也很庞大,是半导体类别中链条和渠道最为庞大和复杂的,任何一环都有影响存储价格的可能。- 原厂颗粒(FLASH、DRAM),原厂模组(SSD等);
七个链条中任何一方“蓄水”都会加重行业的库存和需求,原厂的调控很难快速有效调整市场,容易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链条的复杂加速了信息不对称,为炒货和贸易提供了风险基础,也为存储的繁荣提供了无限可能和想象空间。市场上跟存储最接近的是服务器和PC 的CPU,但是Intel 在华尔街的掌控下,起伏波动基本是是Intel掌控,若CPU掉价太厉害,Intel高管估计被华尔街的金融家“安排下课”,典型的美系风格,而非三星的低价血洗市场,不断洗掉竞争对手的方案。GPU从流通性看也类似,但是英伟达的GPU市场远远小于存储市场,GPU流通范围和市场要小很多。而且GPU的单价太高,风险太高,玩家要小很多。通过以上的角度,基本上可以分析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各种分工合作,囤货炒货和控盘操盘和崩盘。英伟达GPU是半导体市场的最大的硬通货,因为商品应用的范围和市场巨大,同样其流通的时间也非一般的IC可以企及的。但是流通性强导致的结果是食肉者会更多,觊觎者多,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常规利润会很低。而其他品类的IC,都会有既定的市场逻辑,比如原厂授权有一定资金实力,代理商有技术实力和渠道能力,终端厂商提前下需求给代理进行备货;各级市场参与者按部就班,各取自己的合理利润,似乎这才是半导体产业链。最合理最合规的价值链逻辑,不过是很多工程师和下游从业人员的共同愿望,是产业链大多数按部就班打工人的逻辑,而Boss和Trader绝对不希望整个市场是如此的风平浪静和波澜不惊,因为这样的市场缺乏刺激和风险变得毫无投资价值,人生都会失去挑战意义。因为只有IC缺货,市场上出现的原厂和代理的关键人员控货,炒货才会产生巨大的利润空间;而现货商只有在信息量更大的时候囤货控货,才可以获得客户更大的利润。任何一个华强北的贸易商都不会只甘于半导体市场的波澜不惊的从代理拿货转手终端,这样太难熬了,也只有在缺货的时候低买高卖才可以产生更多的财富故事。我有理由相信“食物链”的上层均乐见缺货,因为他们都知道缺货有可能带来暴增的财富,而后期的价格跳水都是需求下滑、供过于求的结果。如果您是Buyer,如何面对市场的波动和供应商的千变万化的供给策略?首先,始终要相信只有市场有波动才会体现采购的能力和价值,否则就按照供应商的价格买进就完事了,都无需思考和承担风险;当然,采购专家和供应链专家也不是市场的“算命先生”,难以完全精准地预测市场价格和供给需求,只是必须时提供有效的手段去对冲供应风险和成本风险。而今,大家都看到了互联网、OEM大厂的财报上堆积了大量的库存,中国科技大厂的供应链水平高不高?难以评价,都是最好的人才和专家,只是大企业经验沉淀以后容易僵化,大部分执行者和高层是不愿意去破旧革新常规机制,小打小闹地去纠正,还有自以为是地认同历史经验,很难不断革新自己的供应链模式。当然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供应策略和方案,而优秀的供应链专家不是试图去做“神算子”,不是让所有部门和领导都认可,而是应该“先知先觉”,供应和成本压力由你来背。其次,需要判断供应商在合作中所需要承担的角色和获利益方式,并非所有的供应商都可以共同进退,也非所有供应商愿意承担供应风险,如果市场给予了参与者更多的利益和选择空间,也需要给企业本身更多的合作方式和风险控制,构建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供应体系。我从大厂到小厂,然后再到新进大厂,看到了不同类型厂商的供应管理方式优点和弊端都是很明显,过于保守封闭的供应体系容易导致企业供应体系僵化和库存成本高企,在这个体系的认知里面,没有太多灵活的供应弹性和要求,习惯了“阵地战”的军团作战是不太适应“游击战”的战术方式,所有认知体系都会沉溺在历史和规范。而过于开放的小厂容易导致产品质量和售后问题高企,而且供应商体系混乱,企业的专业性形象和商誉受到影响。一定要平衡好采购合规和原则和灵活性之间关系,走向任何极端都会伤害企业利益,也许保险起见最终是妥协的结果。再次,需要明确客户和供应商的责任和利益所在,合同虽然大部分时候可以保障双方利益,但是特殊供给的情形下,一定要合理的考虑好双方的利益所在,否则吃亏的一定是自己,虽然我们倡导诚信经营,但巨额利益会冲垮任何人性和法律的条款约束。最后,合理地运用手里的资源,买卖应该是采购的趋势,单一的采购经验很可能已经不适应当下的产业发展需要。Buyer需要向原厂学习产品和技术趋势,需要向代理学习渠道分货方式和合作机制,需要向贸易商和现货商了解价格走向,需要向所有人了解市场的供给特点和经验,不断去思考总结,而非单向度的自我满足,沉溺在大厂固有的陈旧的经验和光环,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虽然任何企业都有企业文化和基因沉淀,但任何经验文化需要转化为适合自己的认知和方法论,而非简单地照本宣科和刻舟求剑。*作者简介:“天涯书生”,拥有十多年通讯和ICT行业供应链管理工作经验,先后在富士康科技集团和紫光集团下属H3C工作,对供应链管理有着独到的观点和看法。